萨科齐在奥运问题上的反复,让人看清了他政治投机的面目
法国媒体7月初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支持率跌至36%。而去年7月,萨科齐的支持率曾高达65%。法国媒体称之为“一年来的自由落体”。
萨科齐在四面树敌,对他的指责和抱怨目前已横跨整个欧亚大陆。法国著名杂志《新观察家》请精神分析家埃菲兹分析了萨科齐的言行举止,得出的结论是:萨科齐是个“自恋的反常者”。
言行无礼,在欧亚树敌
萨科齐从
萨科齐长期批评负责贸易的欧盟委员曼德尔森,指责他在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针对农业问题让步太多。
在炮轰欧洲领导人的同时,萨科齐对本国人也不放过。就在他与曼德尔森吵架的当天,他因南部的军演事故指着法军最高指挥官布鲁诺·库奇的鼻尖大骂“废物”,迫使后者愤然辞职。法国国家电视台台长拉诺里斯当天也和萨科齐公开闹翻,指责萨科齐“愚蠢而无知”。法国电视评论员这样评论萨科齐:“他在跟每个人干仗。他是一个制造敌意的总统。”
萨科齐在奥运问题上的反复更是让中国人看清了他政治投机客的面目。
舆论历数萨科齐“七宗罪”
综合法国媒体和政治评论员的分析,人们总结了萨科齐的“七宗罪”,这是他民望下落的重要原因。
第一,没有风范。历任法国总统都是在民众的"敲打声"中前行的。对于百姓的叫骂,希拉克总是面不改色,继续笑着和人握手、打招呼。这是法国人认可的总统风范。然而当有人对萨科齐说:“别跟我握手,你会弄脏我。”萨科齐回敬:“滚一边去,可怜的傻×!”之前他在某港口安抚因油价上涨闹事的渔民时,一渔民站在阳台上骂他,萨科齐朝那人大吼。难怪有法国人讽刺他说:“穿戴的都是高级货,为什么说话不能高级些?”
第二,贬低他人。他公开指责法国陆军总参谋长等一帮高级将领“太业余”。除了贬低曼德尔森,还指责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纵容欧元强势”。
第三,背弃誓言。法国各行各业最近半年轮流游行示威,不是抵制政府的新改革,就是抱怨政府拿不出有效措施应对油价和物价的上涨。萨科齐竞选时自封“购买力总统”,要让法国人的钱包鼓起来,当上房主。很多法国人为他的这句承诺感到振奋,纷纷跑去给他投票。然而等了一年多,新的税收政策、加班政策都运行了一段时间,法国人的购买力状况还没有改善。相反,物价上涨率依然高于实际收入的涨幅。法国人现在戏谑地管加油叫加"香槟酒",把一篮水果说成是“奢侈的礼品”。
第四,不肯认错。虽然新政失效已经成了谁都不愿看到的现实,但是萨科齐打死也不肯承认自己考虑不周。他曾一度把新政失效归咎为国际油价上涨。死不认错、乱找替罪羊又想不出新的办法,这确实让法国人非常失望。
第五,热衷作秀。萨科齐爱走动。根据法国媒体的统计,萨科齐第一年的总飞行里程达到30万公里,相当于赤道长度的7倍。他在国内出差的频率是每周一次。除了公务上的“作秀”,萨科齐还时不时地“晒晒”自己的私生活。
第六,追求奢华。萨科齐庆祝当选极尽奢华。庆祝晚餐安排在法国最著名的餐厅——位于香榭丽舍大街的“福盖”,来的人也“非富即贵”——歌星、影星和大老板。当选第二天又“借船出海”,借的是大老板博罗雷的豪华游艇,美其名曰“躲避媒体追踪、寻找内心平静”。当选后,萨科齐经常一身名牌,还时不时地露一下手腕上那块名贵的劳力士。这让法国民众非常反感。
第七,三次婚姻。其实,法国人不在乎总统的私生活,所以密特朗的“私生女”和“地下夫人”可以站在第一排参加密特朗的国葬,希拉克年轻时的韵事也没有成为反对派攻击他的“弹药”。然而萨科齐却没有这份“幸运”。在改革举步维艰的时刻,法国人却发现自己的总统把太多时间花在了制造花边新闻上。上台不到半年,萨科齐就和自己的前妻离异,并很快陷入与多个女性的绯闻中,最终与前名模布鲁尼“闪电结婚”。如果改革成功、政绩优良,这些绯闻也许会让浪漫的法国人觉得自己的总统很可爱。可是政治上的接连失败,却使人们对萨科齐不务正业的作风很失望。
萨科齐的第一次离婚就被视为“抛妻弃子‘的负心郎,第二次离婚又被视为“死缠烂打”的痴情种。由于第三次结婚距离离婚不到三个月,这又让他赢得了“闪婚总统”的绰号。
萨科齐被视为“自恋的反常者”
《泰晤士报》近日还总结了部分萨科齐的“名骂”,比如他说非洲国家“最大的悲剧是从来没有进入过历史,也从来没有让自己投身未来”。而他这样评价自己:“为什么这么多人恨我?也许是因为我大声说出了他们每个人只敢悄悄想想的话。”
精神分析家埃菲兹认为萨科齐是个“自恋的反常者”,具体描述是“冷酷、算计、自大、完全不考虑他人感受”。
虽然这是一家之言,但却被网络和媒体频频转载、引用,足见人们对其认同。这份精神分析也许能帮助人们理解上述“七宗罪”。